郭伟,女,汉族,1976年1月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教授。现为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师。2019年被评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7月,郭伟同志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来到内蒙古大学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自治区生态与环境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中。当时,自治区生态环境领域的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特别是脆弱草原生态系统矿藏开采导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受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等因素的限制,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明显落后于国内其它省区,导致矿藏开采企业和周边牧民矛盾多发,成为自治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郭伟同志到内蒙古大学工作后,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矿山企业对污染调查研究工作比较敏感、矿区多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不怕吃苦、不怕累,用严谨的作风、踏实的精神带领研究团队深入偏远的草原矿区,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自治区煤矿、有色金属和稀土矿藏开采导致的草原矿区及邻近地区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迅速摸清了脆弱草原生态系统矿藏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特殊性。郭伟同志在当时学校和学院的实验和仪器条件下,在领导和科研同事的鼎力支持下,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国内优势科研院所、高校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利用自治区草原本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治理和修复草原矿区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开始了在我国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研究新局面。目前,历经十几年刻苦踏实的科研工作,已经在自治区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研究方向。
面对“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实验室总体基础薄弱的现状,郭伟同志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区外引进与校内培养并举的方式,大力提升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团队学术创新水平。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年分别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学术骨干和青年英才14人,其中一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一人入选内蒙古大学“优青培育”计划。在团队工作中,郭伟同志为人正直,做事干练,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大局意识和较强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积极组织团队成员联合申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不断着力提升团队的学术水平。目前,郭伟同志作为负责人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团队是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团队成员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2018年团队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它省部级项目7项,在研科研经费321万;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它省部级项目8项,新增科研经费570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获批软件著作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目前,团队整体研究和学术水平已有了较明显的提升。
郭伟同志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表率。自参加工作以来,郭伟同志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态度端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紧跟科研教学的发展态势,进行知识的迅速更新。郭伟同志认为,做好教学工作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离不开感情和爱心的投入。在课下充分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建议,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求学时光,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作为主要骨干参与“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和校级品牌专业“环境科学”建设,在《内蒙古教育》上发表教学论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课程改革”。工作以来,在繁重科研工作的同时,共承担了《环境土壤学》、《清洁生产》等本科课程和《环境修复工程》、《土壤生态学》等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指导4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国家级和校级创新基金6项;作为研究生导师,目前共培养25名硕士研究生,招收3名博士研究生,多人考取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2015年,赵仁鑫同学的硕士论文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硕士论文。在教学工作中,郭伟同志深受学生、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考评中,每年均位于前10%。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伟同志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由于在各项工作中的优秀表现,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被推选为内蒙古大学的党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2018年度在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支部年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