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胡白乙拉,男,蒙古族,1977年3月出生,2005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内蒙古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被评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矢志不渝为人文社科事业奋斗
达胡白乙拉同志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年轻干部和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学深悟透弄懂做实,从历史中汲取知识和能量,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审视历史,正视当下,珍视未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他主要从事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及自然语言处理、语料库语言学、计量语言学等领域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作为学校社会科学处处长,他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和内蒙古大学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和学术研究,加强国家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和自治区重大人文社科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全国范围竞争方式,组织学校一流专家学者申报立项并实施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策划推动并积极承担多项自治区重大专项课题,组织培育了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人文社科最权威科研奖励,组织撰写提交的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国家和自治区相关党政部门采纳,为国家战略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笃定坚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作为大学教师,他教书育人,拓宽视野,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需求,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他2005年留校任教,次年晋升副教授,2007年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发世界首款蒙古语句法结构树库和句法分析器,2008年、2014年出版学术专著2部,2011年以“免于鉴定”的形式通过了国家项目结题评审,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蒙古语句法计量研究》,先后累计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围绕语言信息化和语言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008年1月担任硕士生导师,2012年7月晋升正教授,2017年7月担任博士生导师。期间,他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学和开展博士后研究,获得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后荣誉。2011年赴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访学。2012年,作为自治区唯一人选入选中组部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2018年应自治区党委选派,考察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和苹果公司总部等高新产业,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创新意识。先后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参加过研修提升和学术交流。
他一直以来,注重人才培养的使命。2005年以来开设人类语言技术等课程,培养40余名硕士和博士,作为主编、副主编,组织编写3部国家统编教材,2014年获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他培养的硕士和博士在Altai Hakpo、CLSW、蒙古国科学院学报、中文信息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他深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给他带来的诸多益处,在担任研究生导师后,也有意识地教育学生要加强语言学习能力,特别关心他们多语言掌握的情况,推荐学生到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研修深造,提高其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外语能力,帮助他们学到更多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资源开发有关专业知识,让他们具备更好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探索语言信息化实践的同时,他先后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学习深造,参加中组部“全国青年拔尖人才培训”和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训”,了解了党和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规划,增强了把握前沿和深度系统思维的能力。他以短语结构问题为切入点,开发了蒙古语文资源和软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政府奖和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奖。2014年入选“草原英才”工程,2015年获得内蒙古大学校长励学奖,2019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才俊”。奖励和荣誉是党和国家对他所付出努力的肯定与激励。且行且珍惜,感恩常在。
他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和创新。2010年以来与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合作研制国家标准2项、句法分析器、字库、蒙古文党刊计算机辅助创作与编辑平台、数字工程标准13项。他2008—2009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8年在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深造,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博士后研究所有任务,主要攻关计量语言学课题,力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和国际化。他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各项科研管理工作和学术研究,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